大暑丨大暑骄阳似火燃,五臓甄研润心田!
大暑丨大暑骄阳似火燃,五臓甄研润心田!
大暑养生秘籍:奏响音乐与穴位的健康乐章
“大暑三秋近,林钟九夏移。” 大暑,作为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阳光炽热,暑气蒸腾。此时,人体阳气浮越于外,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容易出现中暑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。在这个关键的养生节点,中医的音乐与穴位养生法,能为我们驱散暑气,守护健康。
大暑之时春夏已成,开始向秋过度,但天气仍闷热难忍。同时由于雨水较多,此时天气的主旋律仍为湿热。推荐曲目:《乡间的小路》、《梭罗河》(印尼)。此两首乐曲其主调都是C调,可令人平和,五音属宫,五行属土,入脏腑脾,取此首曲目主要是运用宫音入脾,清脾除湿作用。
大暑时节,人体的生理变化
中医秉持 “天人合一” 理念,大暑时节,自然界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也在此时充斥体表,使气血运行加快,新陈代谢旺盛,但同时也会消耗较多的能量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此外,暑热之气易伤津耗气,加之人们贪凉饮冷,使得脾胃功能受损,所以大暑养生重在清热解暑、健脾益气、养心安神。
穴位养生:点按穴位,激发活力
· 归经:督脉。
· 原因:督脉为 “阳脉之海”,统领一身阳气。大椎穴位于人体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,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。大暑时节,暑热之邪侵袭人体,容易导致发热、中暑等症状。刺激大椎穴可激发阳气,清热解表,驱散体内的暑热之邪。《针灸甲乙经》记载:“伤寒热盛,烦呕,大椎主之。”
· 主治或功效: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发热、中暑、咳嗽、气喘等病症。大暑时节,刺激大椎穴能有效缓解暑热引起的不适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· 按摩手法:用食指和中指并拢,以指腹按压大椎穴,力度适中,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,每次按压 3 - 5 分钟,每天可多次按摩。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,用艾条温和灸大椎穴,每次 10 - 15 分钟,每周 2 - 3 次,能起到温阳散寒、清热解表的作用。需注意,艾灸时温度不宜过高,以免烫伤皮肤。
· 归经:足太阴脾经。
· 原因:大暑时节,天气炎热且多雨,湿气较重,湿邪易困脾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便溏等症状。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,具有健脾利湿、通利三焦的功效。《千金要方》中记载:“阴陵泉、阳陵泉,主寒热不节,肾病不可俯仰,气癃尿黄。”
· 主治或功效:可治疗腹胀、腹泻、水肿、黄疸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在大暑时节按摩阴陵泉穴,能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水液代谢,排出体内湿气。
· 按摩手法:用拇指指腹按压阴陵泉穴,力度由轻到重,以穴位产生酸麻胀感并向周围扩散为宜,每次按压 5 - 10 分钟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,用艾条温和灸阴陵泉穴,每次 15 - 20 分钟,每周 2 - 3 次,能起到温阳健脾、利湿消肿的作用。
· 归经:手少阴心经。
· 原因:暑热易扰心神,导致心烦、失眠、心悸等症状。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,心之元气汇聚于此,具有养心安神、清心泻火的作用。《针灸大成》中记载:“主心性痴呆,癫狂痫,心烦不寐,惊悸怔忡。”
· 主治或功效:常用于治疗失眠、多梦、心悸、健忘、心烦、癫狂等病症。大暑时节,按摩神门穴可调节心经气血,宁心安神,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心神不宁。
· 按摩手法:用拇指指腹按压神门穴,力度适中,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,每次按压 3 - 5 分钟,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效果更佳。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,用艾条温和灸神门穴,每次 10 - 15 分钟,每周 2 - 3 次,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。
音乐养生:以乐为药,舒缓身心
音乐养生是中医传统养生法之一,通过音乐的旋律、节奏、和声等要素,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。《史记・乐书》中记载:“音乐者,所以动荡血脉,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。” 大暑时节,选择适宜的音乐,能帮助我们缓解暑热带来的烦躁,调节身心。
推荐曲目:《梅花三弄》
此曲以清幽的旋律展现梅花高洁、坚韧的品质。它属于商调式音乐,对应人体的肺经。在大暑炎热之际,聆听《梅花三弄》,其舒缓的节奏和淡雅的旋律,能让人心境平和,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梅花世界,感受清凉之意。商音入肺,可滋养肺阴,调节肺气,缓解暑热对肺脏的损伤,同时也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,宁心安神。建议每天上午 10 点至 11 点,或晚上 7 点至 8 点,放松地聆听 30 分钟左右,让音乐的力量渗透身心。
北京北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