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丨小暑夏意日渐盛,五臓甄研伴君行!
小暑膳食
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热风拂面,昆虫避暑,雷雨多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”此时气温持续升高,地表蒸腾加速,湿度增大,渐渐形成“上蒸下煮”的桑拿天,因此膳食养生重在把握"热"与"湿"的调理。阳胜则热,汗出较多,气会随汗而脱,故饮食应以清补生津、淡渗利湿为法,重视消暑健脾、养阴生津。我们可以多摄入应时且味甘淡、性质平凉的食物,并兼顾护阳,为三伏养生奠定基础。
小暑暑湿之邪互结为害,人体易出现浑身乏力、头身困重、食欲不佳等不适。脾为人体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,健运则利于营养吸收,使人精力充沛;脾同时主司运化饮食及水湿,喜燥恶湿,易受暑湿邪气的侵扰;因此小暑时节健脾依旧重要。
人体阴阳状态
o 阳气外浮:体表阳气旺盛而内里虚寒,易出现"夏月伏阴",脾胃功能减弱。
o 心火偏亢:暑热通于心,易致心烦失眠、口舌生疮。
o 湿邪困脾:湿热交蒸,阻滞气机,导致头身困重、食欲不振。
养生原则
o 清补为主:忌滋腻大补,宜甘淡利湿(如山药、莲子)。
o 护阳防寒:避免过度贪凉饮冷,损伤脾阳。
o 宁心敛神:顺应"夏长"之气,适当午睡养心。
鞭笋鳝段煲
原料:净鞭笋、净黄鳝各250g,净咸肉75g。姜丝、香菜段、鲜汤、精盐、料酒、胡椒粉各适量。
做法:鳝段洗净汆水,去除表面白膜;春笋切片,用盐水煮过去涩备用;起油锅,入葱姜蒜煸出香味后入笋片煸炒;入鳝段,同时加入黄酒半碗,加盖焖3分钟后,加一碗水,红烧酱油,冰糖,炖煮1小时;汤汁快要收干时,转入煲中,翻匀酱汁,使鳝鱼充分入味后即可出锅。
功效:本方具有温肾散寒、强筋壮骨、养阴清热的作用。适用于小暑时节中老年人的滋补,以及夏季体虚乏力、受凉感冒、关节痹痛等病证的辅助食疗。
小暑时节,黄鳝体壮而肥,肉嫩鲜美,营养丰富,滋补作用最强,故我国民间有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之说。鳝鱼味甘性温,有温阳补虚、祛风除湿的功效,又与中医“春夏养阳”的养生思想一致,蕴涵着“冬病夏治”的理念。
三豆苡仁粥
原料:绿豆、赤小豆、黑豆、薏苡仁各10g。
做法:上4味淘洗干净后置锅中,加清水600mL左右,用小火煮20~30分钟即可。晾凉,直接食用。
功效:清暑利水、健脾渗湿,适用于小暑至伏末“疰夏”的防治。
药膳专著《饮膳正要》便有“夏宜食菽”的说法,“菽”即为豆类。方中绿豆味甘性寒,能清心降火、消暑解毒。赤小豆味甘酸,性平,能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。黑豆味甘性平,最得“肾谷”之美称,能健脾益肾、利水活血。薏苡仁味甘淡,性微寒,能利湿健脾、除痹清热。现代研究表明,方中的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,脂类含量却很低,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,能在蛋白质方面提供人体较为全面的营养支持,其中绿豆有较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,红豆含钾元素较高,能起利水作用,黑豆含铁元素比一般豆类都高,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补充作用。本方源于民间,各地都有使用,其中豆类可灵活增减变换。方中豆类各有所长,绿豆偏于清暑;红豆、黑豆偏于利水;搭配健脾渗湿的薏苡仁,分消清利,故使暑热湿邪有消泄之路。此外黑豆还能较好地补益脾肾,起到益中存阴的作用。
食用注意:绿豆、红豆、黑豆属于豇豆类,是中等嘌呤食物,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宜慎食。
解暑酱包兔
原料:兔肉200g,佩兰叶6g,鸡蛋1枚,甜面酱15g。葱、姜、精盐、酱油、白糖、味精、黄酒、生淀粉、白汤、植物油、香油适量。
做法:兔肉切成长6cm、宽3cm的薄片,佩兰叶加水煎煮10分钟取汁,鸡蛋打破搅匀。肉片放入碗内,加生淀粉、精盐拌匀,再加佩兰汁,搅拌至肉片吸足水分,加鸡蛋汁搅拌,使蛋汁均匀地黏附在兔肉片上。先起油锅,放植物油,烧至五成热时放入挂芡的肉片,用筷子迅速搅散,避免粘连,至肉片断红时,取出沥去油。再把锅烧热,放植物油,烧至五成热时,放甜面酱、葱、姜,炒至酱细腻无颗粒、起香味时放黄酒、白糖、味精、酱油与白汤炒拌成糊状,然后放肉片拌匀,沿锅边淋上少许香油,翻炒至甜面酱包牢兔肉,出锅装盘即成。佐餐食用。
功效:清暑化湿、醒脾开胃。适于小暑前后,暑湿所伤、气阴两虚所致烦热口渴、头晕头重、胸闷腹胀、食欲不振、神疲乏力、大便黏结等不适的调补。
兔肉味甘性凉,入肝、脾、大肠经,有补中益气健脾、养阴生津止渴、清热解毒疗疮的功效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称其能“凉血,解热毒,利大肠。”主治口渴欲饮、舌坚缄语、烦热易怒、皮肤瘙痒、肠热便秘等病证。兔肉属于高蛋白质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的肉类,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%,比一般肉类都高,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于大多数的肉类,故对它有“荤中之素”的说法。兔肉富含卵磷脂,因此对于脑功能与身体膜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。佩兰味辛性平,为喜阴生于溪畔泽边的香草,芳香辛散,具有化浊辟秽的作用。小暑正值初伏,空气闷热潮湿,暑湿邪气相恋;湿邪重浊,受暑而腐,易藏污纳秽;而佩兰生于水湿之境却能气清香远,故可食之以芳香化浊、醒脾开胃、发表解暑。屈原在《九歌》中便有“浴兰汤兮沐芳华”的记述。
栗子龙眼粥
原料:栗子10个,龙眼肉15g,粳米50g。白糖适量。
功效:本方具有滋补强身、养血安神、温肾暖脾的功效。适用于身体羸弱之人夏至至小暑期间,劳心过度,脾肾虚弱,心肾不交,所致大便稀溏、脘腹胀满、失眠健忘、心悸烦闷等不适的调养。
苦瓜黄豆排骨汤
原料:苦瓜1根、黄豆50g、猪排骨300g、生姜3片
做法:黄豆浸泡2小时,苦瓜去瓤切块焯水; 排骨焯水后与黄豆、姜片同煲1小时,加苦瓜再煮20分钟。
功效:清热解暑、滋阴生津,缓解暑热心烦、口渴尿黄。
古籍:《千金要方》载:"苦菜(苦瓜)主五脏邪气,厌谷胃痹。"
现代研究:苦瓜皂苷具有类胰岛素作用,辅助控血糖(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, 2021);黄豆异黄酮调节雌激素,富含植物蛋白(Nutrients, 2019)。
姜丝炒嫩藕
原料:鲜藕300g、生姜15g、米醋1匙、枸杞10粒
做法:藕切片清水浸泡防氧化,生姜切细丝;热油爆香姜丝,急火快炒藕片,淋醋撒枸杞。
功效:健脾开胃、生津止渴,中和寒凉,预防"空调病"。
古籍: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载:"藕甘平,健脾开胃,养血生肌。"
现代研究:藕含黏液蛋白促进脂质代谢,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6倍(Food Science & Nutrition, 2020);生姜姜辣素抗炎抑菌,缓解胃肠痉挛(Molecules, 2020)。
北京北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