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 | 春雷响,万物长,穴位按一按,好处多又多!
惊蛰,春天的第三个节气,是自然界从沉寂到苏醒的壮美转变。此时,大地回暖,万物焕发活力,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,人体的阳气也渐渐升发,新陈代谢加快,是调理身体、强健体魄的好时机。
冬季的严寒悄然离去,春光翩然而至,给人们带来阵阵暖意。惊蛰过后,气温的逐渐升高,人们的食欲随之增强,故而消化系统的负担也随之加重。
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,与消化系统健康息息相关,通过按摩、艾灸等保健方法刺激大肠经的穴位,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增强胃肠道的蠕动,改善消化不良、便秘等问题。
肺与大肠相表里,春季是呼吸道疾病易发的季节,而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些穴位如合谷穴、迎香穴等,具有疏散风热、通利鼻窍的作用,通过按摩这些穴位,可以缓解鼻塞、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,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。
因此,在惊蛰时节,不妨多加关注手阳明大肠经的保健,让身体更加健康、舒适地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经络的循行
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循指上廉,出合谷两骨之间,上入两筋之中,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,上出于柱骨之会上,下入缺盆,络肺,下膈,属大肠;其支者,从缺盆上颈,贯颊,入下齿中;还出挟口,交人中——左之右,右之左,上挟鼻孔。”
以下视频来源于
北京中医药学会
手阳明大肠经自食指桡侧端(商阳)起始,沿食指桡侧上行,出走于两骨(第一、二掌骨)之间,进入两筋之中(阳溪),沿着前臂桡侧,向上进入肘弯外侧(曲池),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,至肩部(肩髃),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,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,联络肺脏,向下贯穿膈肌,入属大肠。它的支脉,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,通过面颊,进入下齿中,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,在人中处左右交叉,上挟鼻孔两旁(迎香)。
穴位的选择
01合谷穴
位置:位于手背部,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约平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。
做法: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合谷穴,其余四指自然放于虎口下,形成每次持续30秒左右,每天重复数次。力度不宜过重或过轻,以感觉微酸胀感为宜。
作用: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,因其作用广泛,又有“万能穴”之称。
按摩此穴具有镇痛作用,能够缓解头痛、齿痛、腹痛等疼痛;还可疏散风热、调节汗量、调理脾胃,用于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热病无汗、多汗、便秘、腹胀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穴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,改善经闭、滞产等,因此孕妇禁用。
02手三里穴
位置:位于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肘横纹下2寸。
做法: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揉捏手三里穴周围的组织,每次持续1-2分钟,每天重复数次。揉捏时力度适中,以感觉舒适为宜。
作用:手三里穴位为手阳明经脉气所发之处,具有通经活络、清热明目、消肿止痛、清肠利腑的作用。按摩此穴,可以缓解上肢不遂、齿痛、颊肿等,调理大肠经气,缓解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03曲池穴
位置:位于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,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。
做法:用拇指揉捏曲池穴周围的组织,每次持续1-2分钟,每天重复数次。揉捏时力度适中,以感觉微酸胀为宜。
作用: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,合治内腑,能够清热利湿、调理大肠气血,缓解腹胀、腹痛、便秘等。此穴位于肘部,为经气运行之大关,可解表散邪、清解里热,用于外感风热、阳明积热所致的牙痛头痛等。经常按摩此穴,可以缓解上肢不遂、手臂肿痛、咽喉肿痛、腹痛吐泻等症状。
注意事项
1、孕妇、术后康复者或其他特殊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保健。2、按摩穴位时,力度不宜过大,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其他不适,有皮损的部位不宜进行按摩。3、如果在保健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,请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医师。
在这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节气,让我们一起进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保健吧!
北京北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